哪些毛孩需要補充鈣質?六大補鈣對象+每日建議劑量說明

哪些毛孩需要補充鈣質?

鈣質是構成骨骼與牙齒的核心礦物質,還參與神經傳導、肌肉收縮、血液凝固等多項生理反應。
然而,補鈣絕不是一件「有補總比沒補好」的事——補對量、補對對象,才是真正對毛孩有益的做法。

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:哪些毛孩的確「需要」補鈣、有哪些症狀與生活條件要特別留意、日常應補充多少,以及為什麼鈣補過量反而可能傷害健康


六大類毛孩最需要補鈣

1. 成長期幼犬/幼貓

在骨骼快速發展的階段,鈣質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礦物質。缺鈣可能導致骨骼發育不良、變形,甚至影響走路姿勢與牙齒成形。
建議從斷奶後至 1 歲(大型犬可延至 18 個月)密切注意每日鈣攝取是否足夠,並控制鈣磷比例。

2. 中大型犬(15公斤以上)

中大型犬骨架大、負重高,對骨質結構的穩定需求也較強。即便成年後仍需穩定補充鈣質以維持骨密度。
⚠️ 幼年期過量補鈣也可能干擾骨骼成長,應依照獸醫建議劑量補充。

3. 哺乳期母犬/母貓

哺乳期體內會快速抽取鈣質製造乳汁,若未補足,容易出現抽搐、無力、產後低血鈣等症狀。
這時鈣的需求量倍增,建議使用複方補鈣產品,並搭配維生素D₃與鎂提高吸收效率。

4. 食用鮮食/生食的毛孩

鮮食與生食因少有骨頭或標準化配方,容易出現「高磷、低鈣」的營養失衡。
除非額外加入骨粉、鈣粉或複方鈣補品,否則容易造成慢性鈣攝取不足。

5. 高齡犬貓(7歲以上)

隨著年齡增長,骨質密度逐漸下降,容易出現脊椎退化或骨折風險。
但補鈣同時應搭配維生素K₂,避免不必要的血管鈣化風險。使用具吸收控制機制的產品較為安全。

6. 曾有骨折、代謝或內分泌問題的個體

如曾因外傷導致骨折、骨質疏鬆、甲狀旁腺異常、鈣吸收障礙等病史,應特別關注鈣的攝取狀況。此類族群應依獸醫評估個別設計補鈣方案。


身體出現哪些狀況,可能與缺鈣有關?

  • 骨骼柔軟、姿勢異常、走路搖晃
  • 牙齒易碎、牙齦發白
  • 哺乳期母犬/母貓出現顫抖、食慾差
  • 幼犬成長速度遲緩或骨架比例異常
  • 反覆骨折或肌肉抽搐

 

⚠️ 注意:這些症狀多為骨質或代謝相關問題,並非關節退化所致,不可混用關節保健品(如葡萄糖胺、軟骨素、 UC-II)誤當補鈣。


NRC 建議的犬貓鈣質攝取量(以體重計算)

根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(NRC)2006年出版的《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Dogs and Cats》,犬貓的鈣質建議攝取量可依「體重」或更精準的「代謝體重(kg0.75)」來計算。以下為主要推薦數值與換算說明:

🐶 狗狗

成犬

每日建議攝取量:每公斤體重約 50 mg 鈣質。

  • 例如:5kg 狗需約 250 mg 鈣,25kg 狗需約 1250 mg 鈣。

代謝體重計算法(更精確)

  • 適用於不同體型犬隻,依據代謝體重(kg0.75)計算。
  • 每公斤代謝體重攝取 130 毫克(mg)鈣質。
📘 什麼是「每公斤代謝體重(kg0.75)」?

代謝體重是一種計算動物營養需求的方式,比單純以體重推算更準確。 其計算公式為:體重(公斤)0.75,也就是將體重取 0.75 次方。
這個方法可以更公平地比較大狗和小狗的營養需求,因為大型犬的身體代謝效率比小型犬高,若單用體重計算,大型犬可能被高估,小型犬又被低估。

📌 舉例說明

假設有一隻 10 公斤 的狗,計算方式如下:

  • 100.755.62
  • 若 NRC 建議每公斤代謝體重需 130 mg 鈣,則:
    5.62 × 130 = 731 mg 鈣
     
❓ 為什麼不用直接用體重?
因為單用體重推算時,會忽略不同體型動物的代謝效率差異。
使用代謝體重計算,可以更貼近實際的能量與營養需求,避免補太多或補太少的問題

幼犬

根據 NRC(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)的建議,幼犬(Puppy)鈣質攝取量明確高於成犬。NRC 2006年版建議,幼犬每日鈣質建議攝取量為:

  • 每公斤體重約 320 mg 鈣質/天
  • 或每公斤代謝體重(kg0.75)約 500mg(毫克) 鈣質/天
     

這個數值適用於斷奶後、處於快速生長期的幼犬。舉例來說,一隻 5 公斤的幼犬,每天建議攝取約 1600 mg(1.6 g)鈣質;10 公斤幼犬則約 3200 mg(3.2 g)鈣質。

此外,NRC 也強調幼犬飲食中的鈣磷比例要維持在 1.1~1.6:1 之間,以確保骨骼健康發育。

補充說明:
幼犬的鈣質需求會因體型、品種及生長速度而有所不同,大型犬幼犬尤其要避免過量攝取,以免骨骼生長異常。
一般市售幼犬飼料已依 NRC 標準設計,若以自製鮮食為主,則需特別注意鈣質補充。
如需更精確的劑量建議,建議參考 NRC 原始文獻或諮詢獸醫師。

 

🐱 貓

成貓

  • 可依每日代謝能量或體重推算,每公斤體重建議攝取約 50~60 mg 鈣質。
  • 或使用代謝體重計算:體重(kg)0.67 × 71 mg 為建議攝取量。
  • 此方式更能反映不同體型貓咪的實際需求。

幼貓

  • 成長期鈣需求高,建議每公斤體重每日攝取 120~150 mg 鈣質

 

📊 參考換算表(以體重計算)
以下為以「每公斤體重約 50 mg 鈣」估算之簡易換算表,僅供快速參考,實際需求仍建議依照「代謝體重」或與獸醫師討論後調整。

體重(kg) 成犬每日建議攝取量(mg) 成貓每日建議攝取量(mg)
2 100 100
5 250 250
10 500 500
20 1000 1000
25 1250 1250
50 2500 2500

📌 補充說明

  • 實際需求會因品種、年齡、活動量與健康狀況而異,建議諮詢獸醫評估調整。
  • 懷孕、哺乳期的母犬母貓、幼齡動物,其鈣質需求應適度提高。
  • 對於大型犬幼犬,鈣補充過多可能引發骨架異常、關節問題,需嚴格控制攝取量。

📖 資料來源:
NRC《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Dogs and Cats》(2006)更多請參考:
https://pmc.ncbi.nlm.nih.gov/articles/PMC6677383/
https://boneocanine.com/blogs/dog/sources-of-calcium-for-dogs-requirements-and-balance


補鈣不是越多越好:過量可能帶來的風險

補鈣雖重要,但過量補鈣同樣會對身體造成負擔。例如:

  • 干擾鐵、鋅、鎂等礦物質吸收
  • 可能導致尿結石或鈣化沉積(如膀胱或腎臟結晶)
  • 高齡犬貓若缺乏維生素K₂,過多鈣可能造成血管硬化

特別是大型犬幼年期,若過度補鈣,可能反而使骨骼生長過快、骨骼變形,因此所有補鈣行為應有計劃、有依據,而非自行「加一匙」補品。


結論:補鈣應精準、安全、有依據

不是所有毛孩都需要額外補鈣,也不是補得越多越好。補鈣的關鍵是:明確補對對象、使用正確劑量、搭配吸收機制與引導營養素,才能真正讓鈣「進得去、留得住、去對的地方」。

從鮮食飼主、成長期毛孩到哺乳母犬,只要掌握正確補鈣邏輯,毛孩才能骨本穩固、健康有力地陪伴你更久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