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食用生食或鮮食的毛孩需要額外補充鈣質?
為何食用生食或鮮食的毛孩需要額外補充鈣質?
隨著飼主對寵物飲食越來越講究,「鮮食」與「生食」成為許多人眼中更天然、無添加、營養豐富的選擇。但在你親手為毛孩準備一碗碗用心料理的同時,有沒有想過——牠真的攝取到足夠的「鈣質」了嗎?
其實,市售乾飼料或主食罐常會依照 寵物營養規範AAFCO 或 NRC 等標準,精確添加鈣質與其他礦物質,確保鈣磷比例、吸收率與安全性達標。
然而,自製鮮食/生食的自由度雖高,卻也因此更容易忽略營養上的「盲點」——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鈣的攝取不足。
鈣質對毛孩的角色:不只是長高長壯
鈣是構成骨骼與牙齒的主要成分,同時也參與:
- 神經傳導與肌肉收縮
- 血液凝固功能
- 酵素反應與荷爾蒙分泌的調節
對毛孩來說,成長期需要足夠的鈣建構骨骼,而成犬/成貓則需維持骨質穩定與礦物質平衡。
一旦長期缺乏鈣質,可能會導致:
- 骨質疏鬆
- 骨骼變形、姿勢異常
- 低血鈣(可能引發抽搐、癲癇等神經症狀)
- 哺乳期母犬/母貓的鈣流失與肌肉無力
生食/鮮食為什麼容易缺鈣?
✅ 市售乾飼料配方已經過「營養學調配」
市售乾飼料多數會依 AAFCO 或 NRC 標準,加入適量鈣質與磷,維持理想比例(如 1.2:1),並搭配維生素D與鎂等營養素。這些商品在出廠前常經過營養測試與驗證,因此對於長期食用的毛孩而言,鈣攝取相對穩定,不易出現缺乏。
但自製鮮食/生食不具備這些結構與配方,因此更需要飼主主動留意營養均衡、適當補鈣,避免失衡。
1. 肉類含磷高、含鈣低,比例失衡
雞胸肉、牛肉、豬肉等肌肉類食材的磷含量高,但幾乎不含鈣。
若長期只餵食肉類蛋白質,卻沒有補鈣,就會造成 鈣磷比例失衡,進而影響骨骼發育與腎臟代謝。
2. 鮮食烹調過程可能流失微量鈣
某些飼主會透過小魚乾、蛋殼粉補鈣,但若經燉煮或過濾湯汁,鈣質可能隨水流失。
若毛孩偏好吃肉不喝湯,也會減少實際攝取量。
3. 不當添加骨頭存在風險
有些飼主會選擇餵食骨頭補鈣,但:
- 熟骨易碎裂,可能刺傷腸胃道
- 生骨若來源不潔,有細菌風險
- 骨頭的鈣質含量難以估算,攝取量不穩定
因此不建議以骨頭取代專業鈣補充配方。
毛孩缺鈣的警訊可能藏在這些行為中
- 幼犬/幼貓長不壯、四肢站不穩
- 成犬上下樓梯明顯費力
- 熟齡毛孩走路搖晃、跳躍力減退
- 哺乳母犬抽搐、食慾低落
⚠️ 注意:這些行為並非完全由缺鈣引起,但若搭配鮮食飲食習慣,應高度懷疑可能有鈣質不足風險。
最安心的方法:用標準化、複方鈣來源輔助
為避免鈣攝取不足,建議選擇 專為寵物設計的複方型鈣營養補充品。優點包括:
- 穩定含量: 明確標示單位鈣含量,方便依體重調整
- 高吸收率: 採用海藻鈣、CPP、鎂、維生素D₃ 等吸收幫手
- 安全引導: 維生素K₂ 可將鈣「引導」至骨骼,避免沉積在血管
若不確定補充劑量,建議諮詢獸醫或營養師進行調整與監控。
結論:鮮食好,但鈣不能少
生食/鮮食雖然健康又天然,但結構上卻容易遺漏鈣質這項「沉默關鍵」。
唯有搭配科學補鈣,才能真正達到「鮮食+骨本營養」的雙重守護。
你為牠做得再用心,也要記得補得更周到。
現在,就為毛孩的骨骼打下最穩固的基礎吧!
特別推薦:[ petit沛蒂-天然海藻鈣+ ]